教学相长,教研相促。为了高中地理新课程理念的贯彻实施,也为了加强兄弟学校的交流互鉴,5月20日—5月21日,南充市白塔中学、南充市高坪中学与仪陇宏德中学三校地理联合教研在宏德中学如约举行。宏德中学左明雪老师、白塔中学廖勇老师、高坪中学王飞老师分别作为教师代表献课。
左老师以修建川藏铁路的视频图文材料为线索引出入藏的主要运输方式,然后对古今交通运输方式的演变作了梳理,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的读表思考,归纳出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整堂课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是适合学生学情与年龄特征的新授课,上得很成功。
廖老师以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视频引入,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顺利引入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然后巧设情境,提出将“人”与“物”从上海虹桥出发,需要怎样的运输方式及选取原因?注重思维模式的建构和启发,体现了基础性教学和深层次运用的完美融合。
王老师的课堂生动形象。新课引入方面紧扣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比如说网购,比如说“坐轿子的华妃”;动感十足的微课小视屏又呈现出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然后通过五组合作探究、组内竞赛让学生自己尝试选择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并说明理由。在学生完成探究活动后,引导学生完善整理交通运输方式的基本特征及选取原则。整个课堂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参与度非常高,很受学生欢迎,体现了王老师对课程内容和教学策略的独特理解。

三位老师展示课后,三校评委对同课异构进行了集体评课。
彭波:左老师的教学目标确立的很细致、很清晰,在教学内容上既有教材知识,又有课外的拓展;在教学手法上既有传统教学,又有多媒体辅助教学,既有启发性提问,又有总结性归纳。左老师的课亮点很多。
林玉强:廖老师在课堂习题中对接高考题,引导学生如何分析与认识高考题。通过呈现两组不同的高考题,体现了现代高考思维路径中“建模”与“破模”的统一。但稍有不足的是合作探究环节与学生的互动少了一点,应该多走近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梁叔翰:我们在上课环节中,结合本校实际和课堂实际,一般只让老师讲20分钟,杜绝“满堂灌”,其余的20分钟时间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独立完成作业的时间。王飞老师的课堂有三大亮点:首先,对课程标准的研究和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把控得很好,课程标准指引着我们完成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只有将课标与学生结合起来,课堂才有活力。其次,强化一个理念,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地理即生活,生活即地理,王老师把身边的一起景与物、人与事作为地理的研究对象,身边的地理能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也体现了学习对学生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第三,情境设置巧妙,小组活动及自主学习做得非常好,有点小遗憾的就是对学生出现不同答案是要及时处理和反馈,同时在课堂时间的分配上要注意,对主要内容的处理要强化,总之,王老师的课整体上是非常出色的一堂课。
胡立新:非常感谢兄弟学校及参加联合教研的各位老师,也非常感谢三位老师的精彩课堂。本次开展题为“携手联动、同课异构、探究高效、展示风采”的高中地理同课异构活动达到了三个目的,一是为教师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二是推进了课堂教学改革,促进了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更新;三是,强强联手,优势互补,集思广益,共创更加和谐的教研氛围。希望这种联合教研的形式有更多的创新、有更好的传承,能够真正为我们的地理教师和地理教育提供新的教育思考和教育智慧。